电工优优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相关信息,接下来我将从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图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它由主码盘、鉴向盘、光学系统和光电变换器组成。在图形的主码盘(光电盘)周边上刻有节距相等的辐射状窄缝,形成均匀分布的透明区和不透明区。鉴向盘与主码盘平行,并刻有a、b两组透明检测窄缝,它们彼此错开1/4节距,以使A、B两个光电变换器的输出信号在相位上相差90°。工作时,鉴向盘静止不动,主码盘与转轴一起转动,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到主码盘与鉴向盘上。当主码盘上的不透明区正好与鉴向盘上的透明窄缝对齐时,光线被全部遮住,光电变换器输出电压为最小;当主码盘上的透明区正好与鉴向盘上的透明窄缝对齐时,光线全部通过,光电变换器输出电压为最大。主码盘每转过一个刻线周期,光电变换器将输出一个近似的正弦波电压,且光电变换器A、B的输出电压相位差为90°。
图1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图2 光电编码器的输出波形光电编码器的光源最常用的是自身有聚光效果的发光二极管。当光电码盘随工作轴一起转动时,光线透过光电码盘和光栏板狭缝,形成忽明忽暗的光信号。光敏元件把此光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后,向数控系统输出脉冲信号,也可由数码管直接显示位移量。光电编码器的测量准确度与码盘圆周上的狭缝条纹数n有关,能分辨的角度α为:α=360°/n(1)分辨率=1/n(2)例如:码盘边缘的透光槽数为1 024个,则能分辨的最小角度α=360°/1 024=0.352°。为了判断码盘旋转的方向,必须在光栏板上设置两个狭缝,其距离是码盘上的两个狭缝距离的(m+1/4)倍,m为正整数,并设置了两组对应的光敏元件,如图1中的A、B光敏元件,有时也称为cos、sin元件。当检测对象旋转时,同轴或关联安装的光电编码器便会输出A、B两路相位相差90°的数字脉冲信号。光电编码器的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码盘转动的绝对位置,还须设置一个基准点,如图1中的“零位标志槽”。码盘每转一圈,零位标志槽对应的光敏元件产生一个脉冲,称为“一转脉冲”,见图2中的C0脉冲。图3给出了编码器正反转时A、B信号的波形及其时序关系,当编码器正转时A信号的相位超前B信号90°,如图3(a)所示;反转时则B信号相位超前A信号90°,如图3(b)所示。A和B输出的脉冲个数与被测角位移变化量成线性关系,因此,通过对脉冲个数计数就能计算出相应的角位移。根据A和B之间的这种关系正确地解调出被测机械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位移/速率,就是所谓的脉冲辨向和计数。脉冲的辨向和计数既可用软件实现也可用硬件实现。
图3 光电编码器的正转和反转波形
以上就是"电工优优"为大家介绍的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图"相关知识,请收藏电工无忧吧。